一看二听三动手 巧识血管瘤
导读:多年以前,我们只知道“血管瘤”,那时,各式各样的病灶都被归入这个名下。
他,刚刚降临这个世界不久,粉嫩皮肤上的一粒“小红点”却在飞速地增生变大;她,已是妙龄少女,可是脸上的红斑却在逐渐增厚,甚至长出葡萄样的颗粒突起;他,正值壮年,腿上软绵绵的一个肿块却让他步履蹒跚……生活中,我们常常在身边注意到这样的情况,其实,这些病灶就是医生口中的“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一种细胞让血管瘤不同于血管畸形
多年以前,我们只知道“血管瘤”,那时,各式各样的病灶都被归入这个名下。小朋友身上的肿物被称之为婴幼儿血管瘤;那些软绵绵的被称之为海绵状血管瘤;摸起来热热的、拼命搏动的被称之为蔓状血管瘤;还有一些被称之为混合型血管瘤。后来,随着医学的进步,我们发现了有一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见图一),它在不同病灶中表现得截然不同,因此,血管瘤又被分为两大类(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前者,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明显;后者,则无此表现。每一大类还有很多下设的亚分类。
不同的特点让血管瘤区别于血管畸形
通常,血管瘤会表现出明显的增生,进而又慢慢消退,大部分病灶甚至在数年之后“神奇地”消失殆尽;而血管畸形则不然,他它一般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而等比例地变化。血管瘤常常在孩子生后一周左右出现,而血管畸形则在孩子出生就已存在——这些是较为普遍的病灶自身特点。
如何简单地初识血管瘤与血管畸形
首先,看一看它的外观如何。婴幼儿发生的血管瘤常表现为快速增大的、膨隆的皮下肿物,皮肤被撑得紧紧的;或是,局部萎缩的样子,皮肤像干瘪的橘皮。皮肤毛细血管畸形(也称鲜红斑痣、葡萄酒色斑)呈现为片状潮红的皮肤色斑。(部分)静脉畸形则表现为局部皮青紫色。
然后,听一听它出现和变化的过程。如果出生当时就有,且没有快速变化,而是慢慢地随着身体生长而增长,那么它很有可能就是血管畸形。但如果病灶是在生后不久才出现,且存在明显快速地增大,甚至导致局部器官的移位变形,则很有可能就是“(婴幼儿)血管瘤”。
最后,摸一摸它的局部。皮肤的毛细血管畸形,往往按压时不会褪色。静脉畸形,常常摸上去十分柔软,就像是“海绵”,偶尔还能触及内部硬硬的小颗粒——静脉石。动脉畸形常常可以摸到明显的搏动感,而且局部皮肤温度较高,让人印象深刻。
综合考量,慎重诊断,积极治疗
临床上,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病灶往往表现错综复杂,甚至与多种其它疾病相伴发生,因此,在“初识”的基础上,需要就诊专科的医生,结合辅助检查系统分析,明确诊断,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治疗疾患,重塑健康!
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供阅读浏览,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在这里,掌握健康资讯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抗癌健康网官方微信;健康之路 与你同行
健康阅读
推荐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