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抗癌健康网!  
放入收藏夹 | 返回首页

抗癌故事--我们一起支撑

2009-08-25

抗癌健康网

手机看网页

导读:006年7月,我每天推着轮椅上的子尤去颐和园。家住北大燕北园,离颐和园虽然不远,可是近一点的东正门和北宫门都是高大门槛,

2006年7月,我每天推着轮椅上的子尤去颐和园。家住北大燕北园,离颐和园虽然不远,可是近一点的东正门和北宫门都是高大门槛,轮椅进不去,我们只有沿着北宫门的围墙转到如意门,那里有轮椅通道。即使带着小跑地走,路上也至少要半个小时。早上,装备好水、少量吃食、小药箱(止血药、棉花、纱布)、遮阳帽,我们开始出动了。我是把治病养病同当事业做的,只要觉着什么事儿对身体有益,就马上行动,认真坚持。

  出门不容易,下六楼特艰难。不过心情是欢快和喜悦的,因为我们又开始了一天好生活!那真是一段美妙的时光,我们走走停停,说说笑笑,海阔天空,做操,呼吸……中午11点半,是往家返的时间。烈日当头,我跑的欢实极了。子尤坐在轮椅上手舞足蹈,或哼儿歌,或聊天儿,我有时需要俯身侧耳才能听清楚。如今想来,这简直是如诗如歌的日子,多么令人留恋和想望。好在,即使那时那刻,我们也非常有意识地享受了。

  有一天,在我们飞奔回家的路上,子尤突然发出了一声感叹:“妈妈,你怎么这么有劲啊!”

  我轻轻地把轮椅停住,转到面前,双手撑在扶手上,俯身面对着他:“宝贝,如果妈妈这两年不是这么有劲,你会怎么样?”

  “我早完了。”

  这是我们第一次这么明确地把这个意思,把这个结果清楚地表达出来,其实它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我们各自都在勉力而为,彼此支撑,只是,它现在被子尤点破了。

  仔细想一想,这是一个真理。

  生病,从来不单是病人自己的事儿,不是只有来自病人的努力就足够过好病中生活的。这里请注意,我没有说只靠病人的努力就能治好病,而是说好的病中生活。这是我强调的。一是因为得病了,不一定能治好养好,这是自然的事情,很多时候,非人力可以扭转;二是无论前方是死是活,当下过好生活是最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好的生活呢?我们认为,愉快地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从心里感觉享受世上美好的人和事,可以是亲情友情,可以是好书美文,可以是电影音乐,可以是景色风光。

  关于治疗上的努力,2006年我已经在《尤是那般红》中写过了。而与争取好的治疗同样重要的,我从儿子生病一开始就在追求——过尽可能好的病中生活。其实子尤在那一逐步形成的文章中也呈现了他称之为舒服、享受的生活。现在,我愿意从我的角度,陪护孩子的妈妈的角度,分享我的心意和努力。

  子尤一发病就很危重,那时他离14岁生日还有两周。我有一种死亡迫近的恐惧和悲痛。除了治病救人,自问最多的是:孩子这14年过得好吗?他幸福吗?我有什么对不起他的地方吗?回答是:还不错。他尽情地享受了他所热爱的文学艺术。较少地吃学校规矩之苦,生活在爱中,众人喜欢。如果我用鞭子抽着他硬要考试得高分,霸占他的业余时间,逼他学奥数英文计算机,限制他的兴趣爱好,那我将遗恨无穷。突然之间,生命于我们这么吝啬,每一天都无法预知下一天,只能一天一天地过,以一天一天的好累积一个大好。那时,我最近的一个心愿是:为他过一个好的14岁生日。

  再请注意,当我们想到死亡时,其实首先想的是生,是活得好吗?满意吗?如果活得满意,便觉死而无憾,否则便难以接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也提示我们,即使是病中的生活,也要过得美好,千万不可忽略,千万别被治疗和前程挤压掉可能是最后的,但是最好的享受生活的机会。而这,是一家人共同的事业。

  从住进医院的这一刻起,我们每天都给子尤带“精神粮食”——笔记本电脑、喜剧光碟、相声、电影、书,他在病床上津津有味地听说读写。家人之间也很默契,总有人陪他说笑玩乐,不把伤心、恐惧和压力带到他的生活里。我也在意,每天出现在病房,都是整洁精神的样子,今天穿红色系、明天绿色,后天黄色,尽管熬夜咨询,查资料,与人探讨病情。子尤的病房也被布置起来,墙上贴了画、照片,窗台当书架,书和影碟常换常新,还有其它一些小装饰。护士来打针换药,感叹这么温馨,像个家。有一次朋友探望,她们说,一点儿都不像生病,像妈妈带着孩子愉快地度假之旅。

  不要小看色彩,它是生活的颜色,对于病人的心理作用很大。当我们结束了两个多月的化疗,转到另一家医院作手术时,那里的白墙令子尤感到极为压抑。

  直到子尤经过了3个疗程的化疗、作完手术后的第4天,我才告诉子尤,他的胸腔肿瘤多么险恶,可能使他下不来手术台。不曾想,他的回答是:“我不怕死,我这14年过得多生机勃勃,波澜壮阔,在哪方面我都没有遗憾。咱应该见好就收,就哪儿得了。这么好的故事你不跟我讲,你太不理解我,我只会高兴,会大笑。死在手术台上我才高兴呢,我这人,不知道什么叫紧张,只知道什么叫激动……”

  我第一次如此确凿、清晰地知道,死和生是这样的关系:生得好,对死就坦然;生不好,便死得不甘。

  知道儿子是这样满意于自己的生,又是这样看待死,我也很安慰。从此,我们一起面对,置身在我们的生死线上。

  14岁这一年,子尤定子了14万字,有小说、散文、情景喜剧、诗歌。他觉着自己的文笔和思想都超级飞跃。其间,还经历了羞涩小男生的初恋和失恋,认识了四中一群可爱的女生。生活滚滚向前。

  子尤说:“妈妈,你打理我的身体,我打理我的心灵。”他把自己的心灵打理得舒舒服服,从未让我在这方面发愁。在医院里,我们常常看到病人闹情绪,家人无所适从,甚至于心病较之身病还难医。

  15岁,子尤又写了大约20万字,出版了他第一本作品集《谁的青春有我狂》。“身体是沉静的,思绪是飞扬的”(子尤语),他是这么有活力,以至于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受到他的感染。这一年,他开始了两个调查,一个是关于教育问题;一个是关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前者,他要批评当前的教育制度对孩子们的伤害;后者,他要说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并不必然不幸福。孩子幸福与否关键看家长怎么当,无论单亲还是双亲。

  2006年,我们俩一起写专栏。除了写给《癌症康复》杂志的病友,还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华少年文学选刊》上开了信箱,讨论与教育相关的话题。我们分享一切,彼此是最亲密的朋友。

  病中生活也是需要建设的。我们一致地喜欢这样的生活,就把它建设成了这个样子。不能想象如果没有这些精神生活没有写作,没有交流,那将是多么黯淡的生活,多么不可过的日子。

  于困境中坚韧潇洒,于病榻上创造思考;于生命线上展现力度,最终成就了永远的子尤。而治病、养病的过程,也是我有生以来受教育最多,在心田里埋下种子最多的时期。如今,这些种子在我的心里正在发芽、生长。

  写作本文的时候,正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第6天。2005年,《唐山大地震》的作者钱钢题赠他的书给子尤时,在扉页上写道:“上帝挑选了你,让你在这个世界上站立。”子尤在他的下面写道:“你是一个研究人类大灾难的人,我这微薄的生命经不起你这厚重的祝福……”确实,在自然面前,在地震面前,人类太渺小,我们太渺小。相比那些在地震中遇难的人,我们何其幸运。虽然生病了,我们还活着,虽然不治了,亲人还在一起,还彼此传递着爱。所以,珍惜眼前的生活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供阅读浏览,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抗癌 故事 ]

在这里,掌握健康资讯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抗癌健康网官方微信;
健康之路 与你同行
癌症预防更多>>
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是健康身体的基本保证,也是癌症防治最为关键的方法之一。[详情]
热文欣赏更多>>

健康阅读

推荐欣赏

  • 热门推荐
  • 最新期刊
  • 疾病关注
长期憋尿,膀胱癌,长期憋尿引发膀胱癌
[详情]
白血病与骨髓移植术
[详情]
筷子致癌?靠什么吃饭?
[详情]
卵巢囊肿并不可怕
[详情]
调理内分泌多吃黄色食物
[详情]
吃腐乳致癌可信吗?
[详情]
资讯排行榜更多>>
肺癌康复指南吃什么?
信息聚焦更多>>
化疗药物中成药止痛药
特罗凯平消片阿司匹林
易瑞沙西黄胶囊扑热息痛
赫赛汀消癌平片盐酸哌替啶片
卡铂珍香胶囊吗啡
顺铂肝复乐胶囊芬太尼
视频推荐更多>>
肿瘤热文欣赏更多>>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平台联系我们

抗癌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CopyRight©2008-2018 www.ca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48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