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抗癌健康网!  
放入收藏夹 | 返回首页

怎么看血常规检查

2011-03-14

抗癌健康网

手机看网页

导读: 病人到医院看病,一开始医生就会让病人做“三大常规”的化验。所谓“三大常规”就是指“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常规”。

    病人到医院看病,一开始医生就会让病人做“三大常规”的化验。所谓“三大常规”就是指“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常规”。其中,“血常规”是最重要的。身体发生变化时,常引起血液的质和量的变化。血液发生病理变化时,常影响全身的组织和器官。因此,医务工作者常将血液检查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常规检查是对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量质进行化验检查,包括: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测定,白细胞(WBC)计数及白细胞分类(DC)计数、血小板(Pt)计数。
    在通常情况下,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数值大致呈平行的相应关系,故两者测定的意义大致相同;但在某些具有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改变的贫血,如低色素性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降低的程度常不平行,血红蛋白降低较红细胞为明显,故同时测定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以作比较,对诊断就更有意义。一般经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60g/L时,即被认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这种情况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两类。前者是因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所致,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亢危象等;后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征候群,可见于高原地区居民,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原性心脏病,还见于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以及肾孟积水、多囊肾等,还有骨髓增殖性疾病也可引起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红细胞可高达(7-10)×1012/L、血红蛋白达180~240g/L。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 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 g/L即可视为贫血。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至15岁以前的儿童,因身体生长发育迅速而血红细胞生成相对不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值可较正常成人低约10%—20%;妊娠中、后期的孕妇血浆容量增加,使血液稀释;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可导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以上统称为生理性贫血。病理性贫血则见于各种贫血、如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M)5种。由于各种白细胞各有其生理功能,在不同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发生质或量的变化,故必须计算各型白细胞的绝对值才有诊断参考价值:白细胞总数>10×109/L称白细胞增多,<4×109/L称白细胞减少。外周血中白细胞的组成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尤其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白细胞增多或减少通常就与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或减少有密切关系和相同意义。饱餐、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等,均能使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下午较早晨为高;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以及分娩时也均可升高,这些均为生理性增多,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变化,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最常见原因)、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还可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原因有感染性疾病如流感、麻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伤寒、粟粒性结核、脓毒血症、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非白细胞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物理、化学因素(解毒镇痛药、氯毒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抗糖尿病药)等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单核-巨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可见如脾亢、某些恶性肿瘤等。
    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儿童期淋巴细胞较高,婴儿出生时淋巴细胞约占35%,粒细胞占60%,4-6天淋巴细胞可达50%;4-6岁时,淋巴细胞比例逐渐减低,粒细胞比例增加,逐渐达正常成人水平。淋巴细胞增多,病理性的常见于正常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组织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以及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正常人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5%,其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血清病等)。
    血小板(Pt)的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血小板对止血、凝血及血块收缩均有密切关系。血小板增多(﹥300×109/ L),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脾切除后、急性失血、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减少(<10×109/ L)可引起出血时间延长;如降低太多(<6×109/L),有可能造成大出血休克或死亡。血小板减少常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脾亢、恶性贫血、药物中毒等。
    当然,血常规检查只是辅助性诊断方法,若要确诊,还需要医生结合临床和其他相关检测结果。
 
 

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供阅读浏览,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这里,掌握健康资讯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抗癌健康网官方微信;
健康之路 与你同行
癌症治疗更多>>
手术治疗是目前医疗科技下癌症治疗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详情]
热文欣赏更多>>

健康阅读

推荐欣赏

  • 热门推荐
  • 最新期刊
  • 疾病关注
长期憋尿,膀胱癌,长期憋尿引发膀胱癌
[详情]
白血病与骨髓移植术
[详情]
筷子致癌?靠什么吃饭?
[详情]
卵巢囊肿并不可怕
[详情]
调理内分泌多吃黄色食物
[详情]
吃腐乳致癌可信吗?
[详情]
资讯排行榜更多>>
肺癌康复指南吃什么?
信息聚焦更多>>
化疗药物中成药止痛药
卡铂珍香胶囊阿司匹林
顺铂 肝复乐胶囊扑热息痛
特罗凯参一胶囊盐酸哌替啶片
希罗达抗癌平丸吗啡
紫杉醇臌症丸芬太尼
视频推荐更多>>
肿瘤热文欣赏更多>>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平台联系我们

抗癌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CopyRight©2008-2018 www.ca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48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