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抗癌健康网!  
放入收藏夹 | 返回首页

腰椎间盘突出谁最易得?

2015-12-31

抗癌健康网

手机看网页

导读:腰椎间盘位于腰椎椎体之间,像一个软垫子一样,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

 
  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占全国总人数的15.2%。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已经仅次于感冒,成为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我们不得不防。
 
 
  哪些人容易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位于腰椎椎体之间,像一个软垫子一样,对腰椎椎体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的作用。腰间盘中间是髓核,其85%是水分。随着年龄增大,髓核的水分会降低,腰椎的灵活度也会越来越差。
 
  为了维持椎体的稳定性,在椎体四周有韧带。前韧带宽,后韧带窄,导致后面有些地方缺乏保护,这也是最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由于我们身体里面受到的压力不同,椎间盘的形态可以改变,如果是一个肥胖的人,或者背着重物,那么椎间盘就会向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脊髓,造成腰痛腿痛。
 
  哪种体位对椎间盘的压力最小?如果假设站立时椎间盘受压百分之百的话,压力最小的体位是平卧,这时椎间盘负荷很小,只有站立时的20%。最坏的情况是坐在一个没有靠背的椅子上,身体还往前屈,胳膊也没有地方搭,这时椎间盘的压力要比站立时高一倍。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这些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逐年以惊人的速度由中老年向青壮年扩展。在临床治疗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10多岁,而最大的可达80~90多岁。
 
  从区域分布来看,腰椎间盘突出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发,西部欠发达地区较少,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发病率高。这可能是由于高发地医疗水平好,但最主要还是与当地居民的不良习惯,以及工作压力大密切相关。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左右,4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腰椎病人的职业多是IT从业者、老师、公务员等。学历也和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学历越高,风险越高;本科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小学或初中毕业的人群。
 
  怎么预防腰间盘突出
 
  以下四步能帮你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一步:保持良好坐姿。对于经常坐办公室的人来说,在保持正确坐姿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起身休息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久坐之后,应该及时起身放松一下身体,舒展一下身体,从而缓解腰背的不适。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这样的:身体向后倾,颈部有扶托;手臂自然下垂,放置椅子托手;手与键盘平行;膝盖微高于座椅,保持血液顺畅运行;屏幕略低于视线。
 
  第二步:正确腰姿。站立应挺直腰背,并保持脊柱的自然弯曲。下蹲时,尽量屈膝,减少弯腰。抬物品时要贴近身体,举物莫高过胸部。对于轻微腰间盘突出患者,应该采取及早的治疗措施,尽量减少弯腰动作,保持直立姿态,挺胸抬头走路,从而保持身体的正常形态。
 
  第三步:注意休息。在一定时间内减少活动,能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消除或减轻疲劳。每坐二十分钟左右,最好起来活动活动。长久站立时最好垫高一脚,并时不时换换脚。人在躺卧时,腰椎压力最小,但要注意床垫软硬适中,太硬或太软都会伤害腰椎。
 
  第四步:适当锻炼。要想保证腰椎的持续健康,增强腰部的承重性和韧性是关键。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腰部功能锻炼,如“腰椎操”:把手放在背后,腰向前或向后弯。
 
  如果预防失败,有腰痛了应及时就医治疗。大部分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如年轻人,以及无明显椎管狭窄的患者,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除此之外,卧床休息、佩戴腰围、理疗和科学适度的推拿、按摩等方法,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使痛感减轻。对于病情加重,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建议到正规医院手术治疗,现在精准技术和微创手术的疗效很好。

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供阅读浏览,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这里,掌握健康资讯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抗癌健康网官方微信;
健康之路 与你同行
肾癌更多>>
肾癌起源于泌尿小管上皮。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0%-90%, 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肿瘤。[详情]
热文欣赏更多>>

健康阅读

推荐欣赏

  • 热门推荐
  • 最新期刊
  • 疾病关注
长期憋尿,膀胱癌,长期憋尿引发膀胱癌
[详情]
白血病与骨髓移植术
[详情]
筷子致癌?靠什么吃饭?
[详情]
卵巢囊肿并不可怕
[详情]
调理内分泌多吃黄色食物
[详情]
吃腐乳致癌可信吗?
[详情]
资讯排行榜更多>>
肺癌康复指南吃什么?
信息聚焦更多>>
化疗药物中成药止痛药
醋酸甲羟孕酮片复方红豆杉胶囊阿司匹林
替加氟片至灵胶囊扑热息痛
索坦十三味菥蓂丸 盐酸哌替啶片
曼普斯同血尿胶囊吗啡
多吉美健脾益肾颗粒芬太尼
视频推荐更多>>
肿瘤热文欣赏更多>>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平台联系我们

抗癌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CopyRight©2008-2018 www.ca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48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