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抗癌健康网!  
放入收藏夹 | 返回首页

胆囊炎及胆石症的4级预防方法

2009-08-12

抗癌健康网

手机看网页

导读:胆囊炎及胆石症的4级预防方法

  胆石症是指胆管或胆囊产生胆石而引起剧烈的腹痛、黄疸、发烧等症状之疾病。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近年来有逐年升高趋势。胆石症按发生的部位来分,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其中胆囊结石占全部结石的50%左右。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病,在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病率,有调查显示,随着胆囊结石发病率的上升,胆囊癌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根据目前的研究报告,有70%的胆囊癌患者与胆结石存在有关,胆囊结石到发生胆囊癌可长达10~15年时间之久;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是无结石的13.7倍,直径3厘米的结石发病是1厘米的10倍,说明胆囊癌的发生是胆囊结石长期的物理刺激加上粘膜的慢性炎症、感染细菌的产物中有致癌物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鉴于胆囊癌与胆石症的关系,有专家指出,预防胆囊癌要从预防胆系感染、胆石症做起。医学专家们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提出了对胆系感染、胆石症的“4级预防”意见,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普遍预防

  又称初级预防,主要从人们日常饮食配置、用餐习惯、生活卫生习惯等方面加以注意,预防胆系感染、胆石症的形成。

  ①合理配置日常饮食。注意膳食结构,保持营养适度、全面,高蛋白、低脂肪、少胆固醇。提倡每日必须吃6大类食物,即谷类、豆类、肉类及其他动物性食品(乳、蛋、鱼虾等)、蔬菜水果、油脂及糖。并且每一类食物能经常变换品种,使机体获得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即所谓“平衡膳食”。

  ②有规律地安排一日三餐。因空腹未进食时,胆汁在胆囊内浓缩,其中胆固醇与卵磷脂易形成大“泡”,胆汁黏稠度增加而形成胆泥。若有规律地进食,能使黏稠的胆汁有规律地排空,不致淤滞停留,可有效地防止因胆汁滞留而使胆汁中的固体物质沉淀、析出。一日三餐,晚餐到翌日早餐间隔时间最长,胆囊内的胆汁也最浓,需有足够的饮食才能使胆汁排空。因此,每日3餐应“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吃少”。

  ③防肠寄生虫感染。肠道寄生虫是胆系感染的原发病,与胆色素胆结石密切有关。平时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瓜果要洗净,搞好环境卫生,可有效地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同时注意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可预防胆囊、胰腺疾病的发生。

  ④适当参加体力劳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适当的体力劳动与体育活动,能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使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旦汁流畅,胆汁成分之间的比例保持正常,能避免胆石症的发生。

  ⑤定期进行体检。体检通常包括化验血脂、肝胆B超检查等,以便早发现、早治疗。中年妇女最好不用口服避孕药,更年期妇女勿滥用或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

  二、2级预防

  预防无症状的胆石症病人转化为有症状的胆石症患者。首先对好发人群定期体检,包括血脂化验、B超胆系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无症状胆石症病人。治疗措施除前述注意饮食质、量、时间外,还可服用利胆溶石的中西药物,或使用碎石、排石等治疗方法。

  三、3级预防

  预防经内科及外科手术治疗后的胆石症患者复发。对经治疗后胆结石处于静止或已被排除的患者,因其仍存在着慢性胆系感染的根源及胆汁酸、类脂质、胆红素代谢的病理状态,故仍应继续使用中西药物治疗与食疗,如服用疏肝利胆、健脾化浊的中药,常吃核桃仁等干果仁,常饮绿茶,保持大便通畅。

  四、4级预防

  预防胆石症并发症的发生。其预防措施是:

  ①尽早切除胆囊,是最佳预防措施;

  ②预防“医源性胆石症”,目前公认的能诱发胆结石的药物有消胆胺、安妥明、烟酸及雌激素等,故对这些药物应用时宜谨慎,权衡利弊,严格掌握剂量,尽量少用或不用;

  ③手术仔细稳妥,医生在进行胆系手术时应细致稳妥,切勿损伤无病变器官,尤其应避免造成胆道狭窄,注意术中不要遗留异物在体内等。

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供阅读浏览,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这里,掌握健康资讯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抗癌健康网官方微信;
健康之路 与你同行
乳腺癌更多>>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详情]
热文欣赏更多>>

健康阅读

推荐欣赏

  • 热门推荐
  • 最新期刊
  • 疾病关注
长期憋尿,膀胱癌,长期憋尿引发膀胱癌
[详情]
白血病与骨髓移植术
[详情]
筷子致癌?靠什么吃饭?
[详情]
卵巢囊肿并不可怕
[详情]
调理内分泌多吃黄色食物
[详情]
吃腐乳致癌可信吗?
[详情]
资讯排行榜更多>>
肺癌康复指南吃什么?
信息聚焦更多>>
化疗药物中成药止痛药
卡铂复方红豆杉胶囊阿司匹林
顺铂平消片扑热息痛
吉西他滨西黄胶囊盐酸哌替啶片
卡培他滨消癌平片吗啡
希罗达至灵胶囊芬太尼
视频推荐更多>>
肿瘤热文欣赏更多>>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平台联系我们

抗癌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CopyRight©2008-2018 www.ca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48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