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辨证治疗皮肤癌?
导读:随人类对皮肤癌的深入探究,最常采用的仍然是切除,皮肤癌一经确诊,只有具有手术适应证就须及时手术治疗,对于年老体弱及糖尿病、心肾疾病系统的患者, 则考虑放射治疗。
(一)脾虚痰凝型皮肤癌
脾虚痰凝型皮肤癌的症状表现为皮肤中呈囊肿块,内含较多粘液,色呈蜡黄,逐渐增大,亦可破溃流液,其味恶臭,食少纳差,或有腹胀消瘦,舌黯红,苔腻,脉滑。治疗宜健脾利湿,软坚散结。
偏方:羌活胜湿热加减。羌活、独活、白芷、防风、川芎、白术、白芥子各10g,茯苓、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各30g,猪苓、紫河车、夏枯草、莪术、山慈菇各15g。
若见形瘦骨,加黄芪20g、党参15g以健脾益气;夜寐不宁者加炙远志、酸枣仁、合欢皮各15g以宁心安神;破溃流液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各20g以加强燥湿解毒之力;有淋巴结转移者,加昆布、海藻各15g,或加用西黄丸、醒消丸内服以软坚散结。
(二)血瘀痰结型皮肤癌
血瘀痰结型皮肤癌的症状表现为皮肤起丘疹或小结节,硬块,逐渐扩大,中央部糜烂,结黄色痂,边缘隆起,有蜡样结节,边界不清,发展缓慢。或长期保持完整之淡黄色小硬结,最终破溃,舌黯红,苔腻,脉沉滑。治疗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偏方:活血逐瘀汤加减。当归、桃仁、丹皮、苏木、莪术、白僵蚕各10g,瓜蒌、赤白芍、海澡、野百合各15g,山慈菇20g,丹参、牡蛎、白花蛇舌草各30g。
若大便溏泄者,加茯芩、党参各15g以健脾止泄;腹胀纳呆者加法半夏、陂皮、白术各10g以健脾理气;皮肤干燥或痒者加防风10g,地肤子、金银花各20g以疏风解毒。
(三)肝郁血燥型皮肤癌
肝郁血燥型皮肤癌的症状表现为皮肤起小结节,质硬,溃后不易收口,边缘高起,色黯红,如翻花状或菜花状,性情急躁,心烦易怒,胸胁苦满,舌边尖红或有瘀斑,舌苔薄黄或薄白,脉弦细。治疗宜疏肝理气,养血活血。
偏方:丹栀消遥化裁。丹皮、柴胡、当归、香附、三棱、莪术、桃仁、白术各10,栀子12,赤白芍、茯苓各15g,白花蛇舌草、草河车各30g。
若出血不止者,加生蒲黄、生地榆各10g,仙鹤草30g以清热止血;胸闷甚者加厚朴、郁金各10g以理气解郁。
(四)血热湿毒型皮肤癌
血热湿毒型皮肤癌的症状表现为初起皮肤为一隆起米粒大至黄豆大小丘疹或小结节,呈黯红色,中央可结黄褐色或黯灰色痂,边缘隆起坚硬,日久病损可逐渐扩大,甚至形成溃疡,流液流血,其味恶臭或为渗液所盖,久久不愈。亦有形成较深溃口,如翻花状或外突成菜花样,舌红,苔腻,脉弦滑。治疗宜清热凉血,除湿解毒。
偏方:除湿解毒汤化裁。白鲜皮20g,生薏苡仁、土茯苓、白花舌蛇草、仙鹤草各30g,大豆黄卷、栀子、丹皮、连翘、紫花地丁、金银花、半枝莲各15g,生甘草10g。
若肿块疼痛较甚,加延胡索15g,乳、没各10g以活血镇痛;肿块坚硬者加牡蛎、丹参各30g,昆布15g以软坚散结;口干苦者加黄芩10g、竹茹15g以清肝降火;发热者加柴胡10g、地骨皮30g以除虚热。 皮肤癌的外治法
(一)外洗方
皮肤癌形成溃疡或向外呈菜花样瘤、感染流脓流汁、恶臭污秽者,可在外敷药前,用下列处方煎汤泡洗:蛇床子、龙葵、败酱草、蒲公英。浸洗患处,每日1~2次。
(二)蟾酥软膏 取蟾酥10g,溶于30ml清洗液中,再加入40g磺胺软膏。上药调匀,每次适量外敷肿瘤处。
(三)用仙人掌,刮去皮刺,捣如泥,摊于纱布之上,敷患处,复以绷带包扎固定。敷药同时取全蝎7只,黄泥封煅,研细,黄酒冲服,每周一次。
(四)炉甘石60g,密陀僧60g,冰片1.5g,共研细末,再与猪板油250g捣匀,捶成软膏状,涂于膏状,涂于患处。治疗癌性溃疡。
(五)皮癌净 红吡50g,指甲5g,头发5g,大枣去核71g,碱发白面172g。将大枣去核、红吡研末,头发剪短,指甲切碎。将红吡、指甲、头发混合,放入大枣内,外用碱发白面包裹如元宵样,再将包好的药丸放在煤火或木炭中烧烤,火力不宜过大,力求受火均匀。烧成的药丸,研成细粉过筛,密封,备用。若肿瘤破溃,分泌物多者,可用药粉直接撒在瘤体表面。若瘤体表面干燥,用香油调敷,每日换药1~2次。使用时应注意将药涂在包括根部的整个瘤体,不要涂在正常组织上。瘤体过大者,可分区分批涂药。用药后红肿疼痛严重者,可减少用药次数。
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供阅读浏览,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在这里,掌握健康资讯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抗癌健康网官方微信;健康之路 与你同行
健康阅读
推荐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