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抗癌健康网!  
放入收藏夹 | 返回首页

垂体腺瘤

2009-07-23

抗癌健康网

手机看网页

导读:垂体腺瘤

   一、垂体腺瘤概述 垂体是人体的一种特殊的内分泌器官,目前所知垂体前叶分泌6种激素:泌乳素、生长激素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垂体前叶激素受下丘脑促垂体激素的调节。垂体前叶激素对靶腺(如肾上腺、甲状腺、性腺和乳腺等)激素的分泌有调节作用,同时靶腺激素对垂体也存在着负反馈的调节。垂体腺瘤生长在垂体前叶,既有肿瘤的性质,又有内分泌学性质。   垂体腺瘤的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15%;人群患病率为1/10万-7/10万;男性:28/百万;女性:70/百万。加拿大对正常人(志愿者)MRI检查垂体腺瘤发现率占10%。而垂体区病变的尸检发现率为20%-30%。   垂体腺瘤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垂体激素过量分泌,产生一系列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肿瘤压迫使其他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的靶腺功能低下;肿瘤压迫鞍区周围结构,导致相应功能严重障碍。   目前认为经蝶窦入路不仅对垂体微腺瘤能达到全切除,而且对大多数垂体大腺瘤及垂体巨大腺瘤也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经颅入路切除垂体大腺瘤的技术也有提高,但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经蝶入路优于经颅入路。虽然目前对垂体腺瘤的治疗已经能达到很高的治愈率,手术本身的安全性也比较高,但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仍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明确。   一、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   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对垂体腺瘤的认识;警惕早期轻微症状;提倡早期就诊,防止漏诊和误诊。早期诊断不仅需要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和放射科医生重视,还应引起其他相关科室如眼科、妇产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等专业医生的重视,应提高各科医生对垂体腺瘤及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对怀疑是垂体腺瘤者,应进行有关检查,其中磁共振检查及内分泌激素测定使提高垂体腺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垂体腺瘤的诊断全切除率和内分泌治愈率,减少手术对垂体功能的影响,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从而提高垂体腺瘤的确诊率。有三个方面可能导致诊断过程中的误诊:1.患者方面:对早期出现的临床症状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如出现视力视野障碍看眼科按照屈光不正、青光眼、白内障等治疗;长期不孕、月经紊乱、闭经在妇科和中医科调经而没有查垂体激素水平,没有看神经外科或内分泌科;性欲下降、阳萎等性腺功能低下的症状未引起重视;2.医生方面:对该病认识不足,由于临床经验不足没能对患者出现的早期症状引起注意或没有见过类似的病例;3.设备方面:检查设备缺乏,无法做高分辨率磁共振和内分泌激素测定。   二、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   垂体腺瘤诊断的规范化包括重视临床症状、体征、视功能、内分泌激素测定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综合评估,明确诊断。目前对大腺瘤的诊断准确率可达100%,微腺瘤可达60-70% 。   1. 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的内分泌指标:血清PRL>100ug/L;GH>2.5ug/L;24小时尿UFC>100ug;血ACTH>46ug/L。由于内分泌激素受体内和体外因素的影响,存在节律变化,因此对血生长激素水平和IGF-1水平增高的患者,应做OGTT试验;对于皮质醇增高者,应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皮质醇节律测定,必要时行胰岛素兴奋实验、TRH试验和CRH刺激试验。   2. 强调个性化的治疗。垂体腺瘤的诊断治疗是一种综合的治疗,包括手术、药物、放疗等,应根据不同的病例,做到个性化、具体化和人性化,在决定采用何种方法时,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肿块对中枢结构的压迫效应、肿瘤对激素分米水平对影响、潜在的远期垂体损害等,特别是对于年轻的未婚未育患者更应慎重选择治疗方法。   3. 手术的选择。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生长方向、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手术者的技术和经验及设备条件,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经蝶手术入路适用于绝大多数垂体腺瘤,并可取得满意或较满意的疗效,临床实践证明经蝶手术切除垂体微腺瘤的治愈率达到90%左右,经蝶切除垂体大腺瘤的治愈率达30~80%,但对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仍属于一个难题。开颅手术适用于经蝶窦入路难以切除的肿瘤,对于一种手术入路难以达到全切除肿瘤的病例可选择联合入路或分期手术。   三、疗效的评价   1.评价标准:不管采取何种手段治疗,评价疗效的标准应该统一,一般采用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来评价疗效,尤其应重视内分泌学检查指标。早期随诊一般指术后1-3个月,近期随诊指术后3个月以后,远期随诊指术后1年以上。内分泌治愈标准一般指垂体腺瘤所致的激素分泌由过多降到正常,影像学标准指术后MRI平扫和增强显示没有肿瘤残留。   2.如何分析疗效:垂体腺瘤是内分泌肿瘤,当肿瘤切除后,理论上内分泌学检查的各项指标应降至正常。功能性垂体腺瘤,如果术后相应的激素水平没有将至正常时,应首先考虑是否仍有肿瘤的残留,这种情况可能是很小的残留在MRI上有时表现不出来,或残留的肿瘤混杂于蝶鞍内的瘢痕内或者是周围的垂体组织中,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密切随诊观察内分泌指标和影像学检查。   3. 难治性垂体腺瘤的处理?对术后内分泌指标没有下降到正常水平的功能性垂体腺瘤,可以采用包括再次手术、辅助放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方法;药物治疗方面,泌乳素腺瘤可以口服溴隐亭,生长激素腺瘤可以采用生长抑素治疗;垂体ACTH腺瘤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必要时可以采用肾上腺切除术,但要警惕出现Nelson综合征。对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应该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原则上应该先手术尽量切除肿瘤,术后辅助放疗和药物治疗。   四、垂体腺瘤放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放疗的目的是在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的前提下,保护瘤周正常垂体组织、血管、神经组织和脑功能。   1.术后放疗的指征:适合于有肿瘤残留,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内分泌学检查不正常和视功能相对较好的患者。   2. 放疗的并发症:包括视功能恶化、放射性脑坏死和垂体功能低下,随着放疗后时间的延长,有增高的趋势。   3. 放疗的选择:随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包括伽码刀、X刀、质子刀等)的发展,定位更精确,应用越来越广泛。伽码刀主要适合于术后有肿瘤残留或复发者,对于垂体微腺瘤的伽码刀治疗仍存在争议,由于影像学上所见的许多垂体微腺瘤和周围正常垂体组织难以区分,采用伽码刀治疗难免会影响垂体功能,常有在外院接受过伽码刀治疗后出现垂体功能低下、闭经的青年女性来我院求诊,希望能维持女性的月经周期和怀孕,而对于这些患者垂体前叶功能的恢复有时是不可逆的,所以我们不主张对青少年和育龄妇女采用伽码刀治疗。   五、垂体腺瘤的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诊   术后定期复查的目的是了解治疗效果以便正确评价治疗疗效,及时发现是否有肿瘤残留或复发。随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临床症状的观察,垂体激素水平的检测,复查垂体区MRI以及视力视野。术后定期随诊时间包括出院前、术后3个月、6个月、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如果无复发迹象,5年后适当延长。   尽管我国在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某些方面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在临床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对垂体腺瘤的知识普及不够,对患者的追踪随访不够,各地的医疗水平存在差距,对垂体腺瘤的基础研究不足,治疗观念不够先进,上述几个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二、垂体腺瘤临床表现 脑下垂体中的各种内分泌细胞可产生相应的内分泌细胞腺瘤,引起内分泌功能亲乱。在早期微腺瘤阶段即可出现内分泌功能亢进征象。随着腺瘤的长大和发展,可压迫、侵蚀垂体组织及其垂体、蝶鞍周围结构,产生内分泌功能低减,出现视功能随碍及其他颅神经和脑症状。 (1)功能性垂体腺腺的临床表现 1)泌乳素腺瘤:主要以泌乳素增高雌激索减少所致闭经、溢乳、不育为临床特征,又称Forbis—A1—briRht综合征。 2)生长激素腺瘤:由于生长激素持续分泌过多,早期数毫米微腺瘤可致代谢紊乱,引起骨骺、软组织和内脏过度生长等一系列变化,病程缓慢,进行性发展,在青春期前,骨骺尚未融合起病者,表现为巨人症,成年入骨骺融合者,则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由于垂体腺把持续分泌过多AcTH,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促使皮质醇分泌过多,即皮质醇增多症(Cushin8r s Syndrome).导致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和病理变化,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和体征。 4)甲状腺刺激素细胞腺瘤:罕见。由于TSH分泌过多,T 2,T。增高、临床表现甲亢症状。另有继发于甲低(如甲状腺炎,同位紊治疗后)负反馈引起TsH腺瘤。腺瘤使蝶鞍扩大.鞍上发展,出现视功能障碍。 5)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癌:罕见。由于FsH、LH分泌过多,早期可无症状,晚期有性功能减低、闭经、不育、阳萎、男九萎缩、精子数目减少。肿泡长大可出现视功能障碍。有人分为FsH细胞腺瘤和LH细胞腺瘤。 6)无分泌功能腺瘤:多见中年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以往称垂体嫌色细胞腺瘤,缺乏血浆激素水平而临床症状不显著。但免疫细胞化学和电镜形态学研究,瘤内尚可发现FSH儿H、ACTH、。—亚单位,还可同时存在卜LH、p—FSH、p—TSH。在细胞培养研究中用特殊的寡核苷酸cDNAs杂交技术,可产生。—亚位、B—LH亚单位等。由于可测定特殊糖蛋白亚单位,有人假设无功能性垂体腕瘤可能是特殊糖蛋白肿瘤。(2)头痛 早期约2/3病人有头痛,主要位于眶后,前额和双额部,程度轻,间歇性发作,多系肿瘤直接刺激或鞍内压增高,引起垂体硬膜囊及鞍膈受压所致。当肿瘤突破鞍膈,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晚期头痛可因肿瘤向鞍旁发展侵及颅底埂膜及血管和压迫三叉神经而引起。少数巨大腺瘤鞍上发展突人第三脑室,造成室间孔或导水管梗阻.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头痛较剧。或肿瘤坏死、出血.瘤内压力急剧增高。如瘤壁破裂致垂体卒中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者为突发剧烈头痛,并伴其他神经系统症状。3)视力视野障碍在垂体腺瘤尚未压迫视神经视交叉前、多无视力视野障碍.仅个别微腺瘤病例可出现视力减退、双颞侧视野缺损,有学者研究在视交叉下中部的血供微血管比外侧部稀疏,中的部比中后部更薄弱,是高灌流状态的微腺瘤通过它与视交叉的共同供应血管“窃取”干扰了视交叉的正常血供.使视交叉中部存在的微循环薄弱环节发生供血障碍。随着肿瘤长大。约60%-80%病例可出压迫视通路不同部位.而致不同视功能障碍,典型者多为双颞侧偏盲。根据视通路纤维排列典型的为额上象限先受累,初呈束状缺损,后连成片.先影响红视野,后影响白视野。随着肿瘤增大,依次出现颞下、鼻下、鼻上象限受累.以致全盲。如肿瘤偏向—侧,出现单眼偏盲成全盲。少数视交叉前置者.肿瘤向鞍后上方发展累及第III脑室,亦可无视力视野障碍。视力障碍严重者多系晚期肿瘤视神经萎缩所致。(4)其他神经和脑损害如肿瘤向后上发展压边垂体柄和下丘脑可出现尿崩症和下丘脑功能障碍,累及第三脑室、室间孔、导水管,可致颅内压增高。向前方伸展至额叶,可引起精神症状、癫痫、嗅觉障碍。向侧方侵人海绵窦,可发生II、IV、V、VI颅神经麻痹,突向中颅窝可引起额叶癫痫。向后长入脚间他、斜坡压迫脑干,可出现交叉性麻痹,昏迷等。向下突人蝶窦,鼻腔和鼻咽部,可出现鼻衄,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 三、脑垂体腺瘤治疗措施 1.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颅手术和经蝶窦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对垂体腺瘤有一定效果,可以控制肿瘤发展,有时使肿瘤缩小,致使视力视野有所改进,但是不能根本治愈。 3.药物治疗:溴隐亭为半合成的麦角胺生物碱,能刺激垂体细胞的多巴胺受体降低血中催乳素的作用。服用溴隐亭后可使催乳素腺瘤缩小,可恢复月经和排卵受孕,也可抑制病理性 溢乳,但溴隐亭不能根本治愈催乳素腺瘤,停药后可继续增大,症状又复出现。此外溴隐亭对生长激素细胞腺瘤也可减轻症状,但药量大,疗效差  四、垂体腺瘤的MRI诊断 1 MRI诊断垂体腺瘤的价值  MRI(磁共振成像)为多平面成像,具有多序列选择能力,无骨及牙齿伪影,无电离辐射,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独特的优越性。据统计,其诊断敏感性为83%,而CT为42%。对大腺瘤则可清楚显示肿瘤向鞍外延伸的范围及是否累及邻近结构如视交叉、海绵窦及蝶窦等,对确定肿瘤内有无坏死、囊变、出血和有无空蝶鞍及血管结构方面亦较CT更准确可信,但MRI在显示骨质变化、钙化方面则不及CT,在鉴别诊断方面仍有一定限制。 2 垂体腺瘤的分类  过去按组织学将其分为五类:(1)嫌色性细胞腺瘤,占74.3%;(2)嗜酸性腺瘤,占24%;(3)嗜碱性腺瘤,少见;(4)混合性腺瘤,少见;(5)垂体腺瘤,极罕见。  有人提出分为分泌性腺瘤与无分泌性腺瘤,分泌性腺瘤又分营养性激素腺瘤(包括促泌乳素腺瘤与促生长激素腺瘤),促激素性腺瘤(包括促肾上腺皮质素腺瘤、促甲状腺素腺瘤及促性腺素腺瘤)。  根据垂体大小而分:(1)<1.0cm者称为垂体微腺瘤;(2)>1.0cm者称为垂体大腺瘤。 3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取决于肿瘤有无功能、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式及有无并发症。  分泌性腺瘤又称功能性垂体瘤(占70%),能早期发现,常表现为垂体微腺瘤。促泌乳素腺瘤表现为停经、泌乳,促生长激素腺瘤表现为巨人症、肢端肥大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表现为柯兴氏综合征,促甲状腺素腺瘤可引起甲亢,促性腺激素腺瘤又分促卵泡素腺瘤及促黄体生成素腺瘤,可引起性征及性欲下降。  无分泌性腺瘤又称非功能性垂体瘤,常长得很大,其占位效应压迫邻近组织才产生症状,可引起前叶机能减退,压迫视交叉则以视觉障碍最多见,或可呈双颞侧偏盲,侵入海绵窦或鞍旁则有海绵窦占位症状(眼周痛、复视、眼肌麻痹、眼底水肿、静脉怒张等,且有Ⅲ、Ⅳ、Ⅵ对颅神经受损表现),也有尸检报告8.5%~27%的垂体微腺瘤终身无症状。 4 MRI表现4.1 成人垂体可分为前叶、中间部和后叶,前叶称腺垂体,后叶称神经垂体,中间部是一个腔。正常垂体位于鞍内,其上方复以鞍隔,垂体上方有视交叉、三脑室底、下丘胸和额叶,下方有鞍底与蝶窦、斜坡,前方为鞍结节,后方为鞍背,两侧为颈内动脉、海绵窦和Ⅲ、Ⅳ、Ⅴ1、Ⅴ2颅神经。正常垂体两侧对称,垂体柄居中,T1WI前叶为低信号,信号均匀,后叶为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有作者统计52例正常儿童矢状面垂体腺,将其上缘分为平坦型(占51.4%)、凹陷型(28.8%)、隆凸型(19.3%),后者多见于青春期。一般认为成人正常垂体腺在冠状、矢状面高度为5~7mm,平均5.7mm(有作者认为女性不超过7mm,男性不超过6mm为正常),生育期妇女可达9.7mm,但左右对称,垂体柄无偏移。在冠状面,垂体宽约8mm,多位于鞍底最凹部位。4.2 垂体微腺瘤4.2.1 平扫 (1)在薄层扫描中,为圆形或类圆形略长T1、长T2异常信号,以矢状位及冠状位显示清楚。有报告在场强1.5T时,对信号异常检出率达83%。(2)冠状位垂体上缘偏侧隆突。(3)垂体柄偏移,出现率17%,其偏移方向必须在与腺体内低信号相对应时才有意义。(4)鞍底受压侵蚀,出现率54%。(5)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受累,在微腺瘤中极少见。但有作者统计,仍有约30%~40%病例,由于肿瘤很小,不引起垂体形态和邻近解剖结构异常。4.2.2 增强扫描 (1)有作者提出目前不主张用增强扫描显示微腺瘤。(2)多数作者主张用Gd-DTPA做增强扫描,标准剂量为0.2ml/kg。(3)最近有作者报告用半剂量注入造影剂后立即扫描,由于垂体属血脑屏障外器官,注射造影剂后快速强化至高峰,而腺瘤组织峰值低且出现晚,使肿瘤低信号与正常垂体组织对比更明显,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有作者报告增强扫描可使平扫显示低信号从28.6%提高到71.4%,并对比标准剂量组检出微腺瘤低信号由平扫25%提高到50%,半剂量组则由平扫的30.8%提高到84.6%,表明半剂量组有更好的显示效果。(4)Sakamoto等用动态扫描研究正常垂体和垂体瘤,表明正常结构中垂体柄及垂体后叶最早强化(20秒),垂体前叶周围部为60~90秒,垂体瘤强化常晚于正常垂体(60~200秒),55分钟后病灶强度高于正常垂体。认为诊断垂体微腺瘤以Gd-DTPA动态扫描最佳,特别是注射造影剂同时行动态扫描,在2~3分钟内获得多次同层图像,此时微腺瘤强度低于正常垂体,可检出常规序列增强扫描不易显示的微腺瘤,提高诊断敏感性。(5)双倍或三倍剂量增强扫描,其增强效果与标准剂量相同,大多数作者不主张用。增强扫描对显示腺瘤累及海绵窦有帮助。必须指出,平扫及增强扫描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垂体微腺瘤,要结合临床及内分泌检查全面考虑。4.3 垂体大腺瘤4.3.1 平扫 (1)鞍内肿块,蝶鞍扩大,向上突入鞍上池,压迫视交叉,肿瘤通过鞍隔处呈对称切迹称为“腰身”或“狭腰”征,向下突入蝶窦;(2)实质性大腺瘤在T1WI及T2WI均呈等信号;(3)囊变与坏死区呈长T1长T2信号;(4)出血除急性期外,所有成像序列均呈高信号;(5)侵入海绵窦时,颈内动脉受压移位,海绵窦向外膨出。4.3.2 增强 注Gd-DTPA后腺瘤增强较正常垂体腺差,除坏死、囊变和钙化区外,病灶一律强化。4.4 垂体瘤卒中 指垂体腺瘤突发梗塞、出血或坏死,可自发或放疗后发生,垂体腺发生急性肿胀且压迫周围颅神经。常见症状为剧烈头痛、呕吐、复视及失明,常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MRI可有相应表现。4.5 鉴别诊断4.5.1 颅咽管瘤 80%于鞍上池,鞍内多有正常垂体信号,位于鞍内者,蝶鞍可扩大,是儿童鞍区最常见的肿瘤。分囊性、实质性为主及实质性三种。囊性者可表现为短T1长T2异常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实质性者呈等T1长T2信号或长T1短T2信号,如有钙化,则呈低信号。较少增强,或仅环形增强。4.5.2 鞍上脑膜瘤 蝶鞍不大,垂体腺大小正常,鞍隔可显示平直状,鞍结节或前床突有骨质改变,且肿瘤内存在血管流空信号,可鉴别。4.5.3 垂体中间部囊肿及Rathke裂残留 直径多在3~10mm之间,多位于垂体窝内,少数于鞍上。MR呈长T1长T2信号,若囊内充满粘稠胶样物和粘液或较多胆固醇或蛋白时,T1WI呈高信号,囊肿不增强,无钙化。而坏死囊变的垂体腺瘤则壁较厚,囊内残留肿瘤实质,注药后半小时增强显著。4.5.4 垂体转移瘤 多见于已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原发灶常为肺癌乳腺癌、肾癌、结肠癌及其它肉瘤。常先发生于垂体后叶,形态极不规则,呈分叶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而T2WI为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五、垂体微腺瘤护理1.概述垂体位于蝶鞍内。呈卵圆形,约重0.5~1g。周围有硬脑膜包围,上面以鞍膈与颅腔隔开。垂体腺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第三位。大多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易诊断,疗效好随着现代化诊疗仪器的应用,肿瘤直径在1cm以下的垂体微腺瘤亦能诊断。并改变以往的经颅手术摘除的经典入路法,在电子显微镜的配合下采用经蝶窦入路,摘除肿瘤组织、保存垂体组织。给垂体微腺瘤创造了一种新手术治疗法。临床常见的垂体微腺瘤有:(1)生长激素瘤:青春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表现为巨人症。成年人骨骺愈合引起肢端肥大、颅骨增厚、副鼻窦及乳突部位增大、手肢粗大、皮肤粗糙、毛发增多、口唇、鼻及舌均肥大、音调低粗。有些病人糖代谢紊乱可合并糖尿病。生长激素血浆浓度明显升高300ng/ml以上(正常血浆浓度为0~11.5ng/ml)。(2)泌乳素瘤:女性多见,长期月经不调,不育或闭经、溢乳。男性则表现为阳瘘,血浆中泌乳素浓度明显升高,1000ug/L左右(正常血浆浓度为2~23ug/L)。2.护理(1)手术前护理:①入院后作了常规的外科手术病人必需的检查外,还需要查内分泌功能,包括T3、T4、葡萄糖耐量试验、24小时尿17羟、17酮测定。②根据不同类型的分泌型腺瘤分别测定不同激素的含量。泌乳素瘤(PRL)查泌乳素浓度和泌乳素动态试验测定。生长激素瘤(GH)查生长激素血浓度和生长激素动态试验测定。③手术切中在口腔内上齿龈处,手术前给朵贝尔氏漱口液清洁口腔。手术前1日须清洁双鼻孔并剪除鼻毛。④根据医嘱进行手术前准备(青霉素皮肤试验、普鲁卡因皮肤试验、验血型及配血),同时准备右侧大腿外侧的皮肤(剃毛、皮肤清洁),为手术过程中取大腿处的阔筋膜和肌肉组织时作准备。另外还需准备95%无水酒精10ml(浸泡阔筋膜用)。⑤有明显内分泌功能减退者,术前3日服强的松5mg,每日3次或地塞米松5mg,每日1~2次,肌肉注射。⑥手术前晚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急取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任务。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解尿。全麻者需禁食、禁水6~8小时。⑦有严重副鼻窦炎病史的病人不宜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⑧术前用药按全麻病人常规用药。(2)手术后护理:①麻醉未醒平卧,头转向一侧。清醒后去枕或低枕,绝对卧床10~14日。②上齿龈上的切口(以门牙为中心左右各两个犬齿之间)用羊肠线缝合,为防止伤口出血采用纱布球压迫止血。24小时后压迫止血的纱布球可去除,上齿龈上的切口每天用1:1000新洁尔灭酊消毒、每日3次。双鼻孔用碘仿纱条肛指套填塞(压迫手术野处的伤口),48小时后可拔除,在拔去之前可先滴些消毒石蜡油润滑,免得引起因粘膜粘连而出现鼻腔内出血。此时可滴呋喃西林麻黄素液于双鼻孔,每3小时滴1次,滴2周。③手术后按幕上术后护理常规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小时测1次,共测6次,每小时2次共测12次(其中血压、脉搏、呼吸,每2小时1次,测3次),同时观察口腔内、鼻腔内有无活动性出血。对头痛严重的患者可根据医嘱使用脱水剂(20%甘露醇)。对视力突然下降,有头痛的患者要注意垂体窝内有出血或血肿形成。④术后24小时,神志清醒,不吐者可进流质饮食。对呕吐严重的患者可适当延长进食时间。每次进餐后需用朵贝尔氏液漱口。⑤手术时有蛛网膜破裂的患者,术后48小时填塞纱条拔除后要观察鼻腔内有无脑脊液鼻漏(侧睡或低头时有清水样液体流出,此时可用清洁试管留取滴出液1~2ml送化验,如有糖的成份即可证实为脑脊液)。同时希望病人配合尽量避免用力擤鼻涕、打喷嚏、咳嗽等增高颅内压的动作。⑥取阔筋膜患者腿部的伤口10日拆线。⑦术后注意观察有无垂体危象的症状(如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乏力、脉搏细速、血压偏低、体温偏低或不升等),如有需及时对症处理。⑧手术后10~14日重复检查内分泌功能,以观察手术后的疗效。⑨根据病情部分病员手术后还需放射治疗。(编辑:温雅)

收 藏 到 网 摘 :

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供阅读浏览,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癌症治疗 ]

在这里,掌握健康资讯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抗癌健康网官方微信;
健康之路 与你同行
膀胱癌更多>>
膀胱癌是指膀胱内细胞的恶性过度生长。最常见的过度生长位于膀胱腔内,也就是膀胱的粘膜上皮。[详情]
热文欣赏更多>>

健康阅读

推荐欣赏

  • 热门推荐
  • 最新期刊
  • 疾病关注
长期憋尿,膀胱癌,长期憋尿引发膀胱癌
[详情]
白血病与骨髓移植术
[详情]
筷子致癌?靠什么吃饭?
[详情]
卵巢囊肿并不可怕
[详情]
调理内分泌多吃黄色食物
[详情]
吃腐乳致癌可信吗?
[详情]
资讯排行榜更多>>
肺癌康复指南吃什么?
信息聚焦更多>>
化疗药物中成药止痛药
替尼泊苷注射液鸦胆子油口服液阿司匹林
氟尿嘧啶注射液十三味菥蓂丸扑热息痛
去氧氟尿苷胶囊至灵胶囊盐酸哌替啶片
卡铂注射液血尿胶囊吗啡
泽菲增生平片芬太尼
视频推荐更多>>
肿瘤热文欣赏更多>>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平台联系我们

抗癌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CopyRight©2008-2018 www.ca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48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