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抗癌健康网!  
放入收藏夹 | 返回首页

良性病放射治疗常规

2009-07-29

抗癌健康网

手机看网页

导读:良性病放射治疗常规

良性病放射治疗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而且在近几年来又受到临床放射治疗专家及临床医学专家的重视。ESRTO的调查问卷显示,放射治疗的常见病有28种,适合于放射治疗的良性病约70余种。

第一节 良性病放射治疗总论

[良性病放射治疗原则]
良性病放射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认真熟练掌握放射治疗的技术因素。充分发挥放射线的治疗作用,并使毒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
治疗前应充分考虑放射线的质量、总剂量、治疗时间、发生危险的基本因素及保护因素。对婴幼儿及儿童须慎重评价治疗的利益及危险,除非必要,不予放疗。放疗时应尽量设计好照射靶区,充分使用防护技术,根据病理选择射线照射深度。注意保护好周围的正常组织,避免重要器官发生晚期损伤。
[放射剂量]
根据肿瘤治疗时机而定。目前大多数良性病的治疗总剂量、分次量及治疗时间均无统一意见,多是根据临床经验治疗。放射线的能量选择原则是宁浅勿深,而放射治疗良性病的剂量应当恰倒好处,或者宁少勿多。下列病种的治疗剂量仅供参考。
急性炎症 总量300cGy,每次100 cGy,每日或隔日一次。
慢性炎症 总量 400-800 cGy,每次100 cGy。
抑制腺体分泌 总量600-2000 cGy,每次100 cGy,每周2~3次。
抑制瘢痕增生 总量1000-2000 cGy,可分2~10次给予,术后24小时内开始,每日一次。
血管瘤,荔枝型 总量1000 cGy,每次100 cGy,每周2次,休息1~2月,视病灶改善情况,可重复一程。

[机制及适应证]
1. 脱毛作用 抑制毛囊生长功能;射线使毛发根部变松脆,易脱落;放射线剂量适当,毛发仍可再生。适应证包括头癣、须疮、多毛症等。
2. 抑制腺体分泌作用 放射线破坏皮脂腺、汗腺、使腺体萎缩;射线还可抑制腺体分泌功能。适应证包括腮腺瘘、胰腺瘘、腋臭、色汗症、手足多汗症等。
3. 止痛止痒作用 射线对神经末梢感觉过敏的抑制作用。适应证是神经性皮炎、湿疹、外阴瘙痒、强直性脊柱类、手足甲下血管球瘤等。
4. 抑制淋巴组织增生 少量放射线可以破坏淋巴组织生长中心,使之停止分裂,抑制淋巴组织增生。适应证是鼻咽及口咽部腺样体增生、耳咽管周围淋巴组织增生、航空性中耳炎、嗜酸细胞肉芽肿、淋巴细胞增生性嗜酸细胞肉芽肿,扁桃体肥大等。
5. 抑制纤维组织增生 幼稚纤维母细胞、角化组织等在增生期对放射线敏感,射线可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适应证是瘢痕、鸡眼、甲下疣、阴茎海绵体硬结症、血管球成形术后再狭窄。
6. 消炎及镇痛 常用于治疗多发性疥,慢性丹毒急性发作、乳腺炎、外耳道疥、急性坏疽、化脓性指骨骨髓炎、血栓性静脉炎、慢性腮腺炎、肩周炎、腱鞘炎、骨关节炎等。一次剂量0.5~1Gy,总剂量5~10Gy。
7. 血管瘤 射线引起动脉栓塞性内膜炎,血管弥漫性硬化及血管周围基质纤维化,并使毛细血管阻塞。适应证为荔枝型幼儿血管瘤最敏感;海绵型及混合型血管瘤中度敏感;葡萄酒斑及成熟血管内皮不敏感。

第二节 瘢痕瘤

一、瘢痕体质患者在皮肤损伤后,伤口周围出现严重纤维组织增生及玻璃样变性,形成引起痒痛和难看的瘢块。瘢痕疙瘩单纯手术切除后肯定复发。
[治疗]
1. 先行手术切除,因为肉芽组织中的纤维母细胞在24小时内成为纤维细胞,必须术后24小时之内开始放疗。
2. 用100~140KV X线,1~7mmAl半价层;或用4~6MeV E,加用适当填充物。照射野应在手术切口缝线外不少于0.5cm。
3. 总剂量15~20Gy,单次量4~5 Gy每日一次,连续照射。
4. 耳垂病灶用前后野对?照射,照射野尽可能小。剂量分次同上。

[随访]
1. 低剂量分次治疗局部皮肤,无任何与放射有关的并发症发生。
2. 复发多在1~2年之间,因此观察至少2年。

二、角化棘皮瘤
好发于中老年人面部,生长迅速,局部受累,有较强侵袭性。手术切缘不充分常引起复发。放射治疗可使角化棘皮瘤消退。
用X线(HVL1~3mmAl)50%的剂量点在12~20mm深。较小的病灶20~30Gy,侵袭性较大病灶40~60 Gy。每周3~5次,每次3.5~5 Gy。分次量较低时(2~3 Gy),延长总疗程时间,有改善美容效果。照射野在肿瘤边界外0.5~2.5cm,平均1cm。

第三节 血管瘤

一、皮肤和软组织血管瘤
婴幼儿荔枝型血管瘤,及青年、成年人海绵状血管瘤。
根据病灶厚薄,选用低电压X线接触放疗(60~140KV,HVL0.2~2.5mmAl),常压X 线、电子线或60CO γ 治疗。总剂量10~40 Gy,每周2~3次,每次1~2 Gy。不同部位、不同类型、不同深度的血管瘤,需要治疗剂量不同。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多发、弥漫或大块有医疗禁忌证的肝血管瘤,可用常规分割外照射治疗。
儿童10 Gy/1~2周,成人20~30 Gy/3~4周。可用AP-PA平行相对两野,或(和)斜野。照射野面积40c m2~360cm2。剂量10~30 Gy/1~4周。
观察4~6个月,疗效不满意,可再增加10~15 Gy/1~2周。但全肝总剂量不超过30 Gy。
三、椎体血管瘤
患者可有局部疼痛或触痛,向外放散。放射影像学可见椎体骨密度稀疏,骨小梁呈蜂窝状。放疗全部病灶椎体,包括横突、棘突。剂量30~40 Gy/3~4周。也可每周2次。

第四节 抑制组织增生

一、纤维瘤
硬纤维病又称侵袭性纤维瘤,起源于肌肉腱膜组织,也称为纤维瘤,或纤维病瘤。虽认为是良性肿瘤,但却有低度恶性、局部侵袭及向深部浸润的特点。手术效果不好,易在边缘复发。
术后切缘阳性、切缘距肿瘤太近,多次术后复发,患者拒绝截肢手术时,都是放疗的适应证。
纤维瘤放疗时照射野边缘必须宽大,以预防边界复发。术后切缘阴性,手术边缘充分者,放疗剂量50~55 Gy。切缘阳性,镜下有亚临床病灶时,或有肿瘤残存,剂量为55~60 Gy。超过60 Gy放疗未见好处。
二、阴茎海绵体硬结症
阴茎海绵体发生无菌性炎症,在海绵体中形成硬结,可局限或广泛存在。阴茎勃起后弯曲并在性交时疼痛。个别病例可在发病后几月到几年自行消退,大部分患者需放疗止痛及缓解病情。
放疗时用电子线,用铅片挖洞置于阴茎海绵体的硬结上,剂量10~18Gy/5~9次/2~3周。
三、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后的放射治疗预防管腔再狭窄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行经皮穿刺冠脉成形术(PTCA)后6个月,有30%~60%的患者出现管腔再狭窄。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是血管中膜平滑肌大量增生并向内膜迁移。此外,血管壁在球囊成形术后发生弹性回缩及重塑,也是狭窄原因之一。
放射治疗能抑制血管腔内的平滑肌增殖,并可对抗管壁弹性回缩。放疗采用血管内192Ir γ线或90Sr/y的β线,或用188Re液体放射源的β线,在PTCA后一次放射治疗剂量15~20Gy。
放射治疗时放射源的位置,是否在管腔中心就是病灶中心,处方剂量参考点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翼状胬肉
眼内、外?赘生的组织称为翼状胬肉。手术切除后20~30%的病例复发,因此术后即刻用90Sr的β线行贴敷治疗。放射时用0.002mm3的不锈钢套筒,外面用0.01mm铝过滤板。治疗剂量3000cGy/3次/3周。每周1次,每次1000 cGy。
五、眼球突出
常为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活化的T-淋巴细胞侵犯眼眶和球后,刺激纤维母细胞产生糖胺葡聚糖,使眼睑、眶周围组织水肿,淋巴组织浸润,外眼肌肥厚失调,双眼球突出。甲抗患者球后脂肪组织增生也会形成突眼。
球后放疗是治疗突眼的首选方法。也可使用全身大剂量皮质激素或眼眶内减压手术等治疗。放疗球后区用小的球后单个照射野,一般为4×4cm~5×5cm。向后倾斜5°保护晶体不受照射。用铅块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照射野前界在角膜后1.5cm。用4~6MV X线,眼球中线剂量20Gy/10次/2周。剂量超达20 Gy,也不会改进疗效。
六、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导致视力丧失,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发病初期眼底湿性渗出,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浆液性剥离而致盲。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对放疗敏感,但对成熟的血管和神经却无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对放射线高度抗拒。
放疗时采用眼球侧方单野,6MV X线,剂量可为12 Gy/2次,18 Gy/3次或24 Gy/4次。较高的剂量疗效较好,也有用16 Gy/8次。

第五节 骨良性疾病

一、成釉细胞瘤
成釉细胞瘤是发生在牙上皮的肿瘤,组织学相似于胚胎形成组织,在牙形成时,产生牙釉质。约80%发生在上颌骨。虽基本上是良性肿瘤,但术后很容易复发。肿瘤生长缓慢,局部浸润。平均发病年龄45.6岁,但有老年患者增多及肿瘤显著增大趋势。
放射治疗用高能X线或60Coγ线,40 Gy~50 Gy/10次~25次/2周~5周。可使肿瘤得到局部控制,但肿瘤消退十分缓慢。
二、动脉瘤性骨囊肿
动脉瘤性骨囊肿是好发于骨骺端的血管囊肿病灶,偏心,膨胀性生长,常发生在长骨和脊柱。手术风险较大,复发率高,首选刮除术,用或不用骨移植术。不能手术的病例是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放射治疗时根据病灶深度选用能量适宜的射线及照射野。一般采用常规分次照射,总剂量20 Gy~40 Gy。术后放疗剂量5 Gy~16 Gy。至今关于适宜剂量没有统一的认识。
三、异位骨化形成
在全髋成形术后,常并发异位骨化,可使部分或全部髋关节强直,引起疼痛和运动范围受限。出现异位骨化的高危因素包括:①术前放射影像学证明同侧或对侧髋有不同程度的异位骨化;②活动性类风湿脊柱炎及肥大性骨关节病患者;③Paget`s病患者及弥漫特发性骨肥大患者;④重复手术或髋创伤、骨折史;⑤直接用侧位通路手术。大多数异位骨化形成的患者都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
形成异位骨化的机制是因为在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中的多能间质细胞,在特殊的外伤刺激下迅速转变为成骨细胞。这种分化在创伤后16小时内开始,36小时达到反应的高峰。
诊断异位骨化的标准,采用修订的Booker分级,①0级:无软组织钙化;②1级:髋X线片上有小的分离的骨化病灶;③2级:股骨近端或骨盆有骨化影像,在相应的骨表面上间距1cm以上;④3级:股骨近端或骨盆有骨化影像,在相应的骨表面上间距小于1cm;⑤4级:股骨近端和骨盆完全骨化,出现关节强直。出现3级或4级的异位骨化,属于治疗失败。
用放射治疗可预防异位骨化形成。用6~10MV X线,可在术前1~6小时内一次放疗7 Gy或8 Gy。也可术后1~2天内一次放疗7Gy~8 Gy。放疗的照射野应是全部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用AP-PA等中心野,以中平面计算剂量。异位骨化96%在6周内形成,因此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

第六节 其 他

一、腮腺瘘
放疗100%有效。用常压X线,或9~12MeV电子线,60Coγ线,腮腺局部一野,600cGy/4次,每日一次。

二、全淋巴结照射抑制免疫功能及器官移植
㈠ 肾移植 用斗篷与倒“Y”野放疗,每次1~1.5Gy,总量16~41.5Gy,或每次1Gy,每周2~3次,总量20Gy。
㈡ 心脏移植 用斗篷、倒“Y”野,每次0.8 Gy,每周2次,总剂量8 Gy。放疗时不必包括心脏在内。
三、脾照射
用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脾肿大时,可用正-侧位各一野,每次0.5 Gy~1.5 Gy,隔日一次,总剂量15 Gy或视末梢血像恢复情况而定。

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供阅读浏览,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这里,掌握健康资讯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抗癌健康网官方微信;
健康之路 与你同行
癌症预防更多>>
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是健康身体的基本保证,也是癌症防治最为关键的方法之一。[详情]
热文欣赏更多>>

健康阅读

推荐欣赏

  • 热门推荐
  • 最新期刊
  • 疾病关注
长期憋尿,膀胱癌,长期憋尿引发膀胱癌
[详情]
白血病与骨髓移植术
[详情]
筷子致癌?靠什么吃饭?
[详情]
卵巢囊肿并不可怕
[详情]
调理内分泌多吃黄色食物
[详情]
吃腐乳致癌可信吗?
[详情]
资讯排行榜更多>>
肺癌康复指南吃什么?
信息聚焦更多>>
化疗药物中成药止痛药
特罗凯平消片阿司匹林
易瑞沙西黄胶囊扑热息痛
赫赛汀消癌平片盐酸哌替啶片
卡铂珍香胶囊吗啡
顺铂肝复乐胶囊芬太尼
视频推荐更多>>
肿瘤热文欣赏更多>>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平台联系我们

抗癌健康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CopyRight©2008-2018 www.ca3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48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