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破解食管鳞癌高发“密码”
导读: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其中90%病理类型为鳞癌;而在美国,食管癌发病率低,且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赵快乐课题组首次发现导致中国等亚裔人种食管鳞癌发病风险高的重要原因——NFE2L2基因的“胚系突变”发生风险较其他人种更高。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其中90%病理类型为鳞癌;而在美国,食管癌发病率低,且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赵快乐课题组联合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的Han Liang课题组和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刘赟课题组,进行了历时6年的研究合作。课题团队对300余例中国食管鳞癌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组和/或靶向测序,绘制出中国食管鳞癌基因图谱;又将该图谱中的数据与美国肿瘤和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食管鳞癌数据进行对照,分析两张图谱中的“密码”,进而找到致使两个不同人种之间食管癌发病和病理类型存在差异的“元凶”。
“经过数据比较,我们发现相比于美国食管鳞癌患者,中国等亚裔人种食管鳞癌患者中TP53、EP300以及NFE2L2三个基因有更高的突变频率。”赵快乐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它们在食管癌患者中表现出更高的突变频率,显示我国食管癌患者的基因有着显著独特性。”
据悉,这项研究还首次发现,中国等亚裔人种NFE2L2基因的“胚系突变”明显更高,是美国白人人种的3倍。“胚系突变”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可以代代相传,导致这种突变呈现“人种聚集”的现象。这种NFE2L2基因能保护细胞避免发生氧化损伤,从而降低潜在的癌变风险;一旦发生突变,将减弱对细胞的保护功能。
“挖掘出不同人种的基因差异,可为我国食管癌的预防、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基础。” 赵快乐表示,高度聚集的NFE2L2基因“胚系突变”很有可能为食管癌的早期预防提供帮助,如果能在中国人中筛查出NFE2L2基因“胚系突变”的人群,并进行预防性干预,将使食管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成为可能,同时还可开发出相应的靶向药物。
文章转载于网络,仅供阅读浏览,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在这里,掌握健康资讯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抗癌健康网官方微信;健康之路 与你同行
健康阅读
推荐欣赏